第14章 (大修)
關燈
小
中
大
剩下三個名額就都是文官家的,分別是國子監祭酒蘇軻的嫡幼子蘇燮,戶部尚書張淳老大人家的長孫張奕,還有一個是禮部侍郎唐知白家的幼子唐簡。
這般配置,文武宗室外戚全部配齊了,而且都是其中一流甚至是頂尖的出身,可見聖上對嫡子的拳拳之心。
徒景瑞帶著這麽個豪華陣容進了宮學,迎面而來的就是徒景平嫉妒的眼神。
徒景平不得不嫉妒,跟徒景瑞比起來,他畢竟要大個四五歲,自然早就懂得很多事情了。
徒景瑞自個還沒搞清楚太子什麽樣的概念,徒景平已經知道了。太子就是儲君,在兄弟們之間,太子是君,他這個做兄長的就是臣。問題是,憑什麽呢!
慧妃在這個過程之中,給了徒景平許多錯覺,如今中宮無主,後宮裏頭,位份最高的就是慧妃,甚至朝中還有人鼓吹裏慧妃為後。民間雖說少有妾室扶正的,但是在皇家,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慧妃乃是侯府貴女,又是先帝賜給當今的,早早就有了身孕,為聖上添了子嗣,她自然有資格角逐那個位置。
只是,之前慧妃的許多小動作讓聖上不滿,要不是看在勳貴還有徒景平這個長子的份上,聖上只怕都要直接降了慧妃的位份。因此,對於這些立後的折子,聖上都是留中不發,還將婉嬪提了起來,封了婉妃,讓婉妃和慧妃一起協理宮務。
慧妃脾氣並不好,原本跟著自己的跟班一下子跟自己平起平坐了,她如何能咽的下這口氣。問題是,婉嬪在家的時候也是嬌生慣養的,她生得其實很符合當今的審美,只是運氣不好,只生了一個女兒,但是她如今年紀也不算大,並非沒有生育的可能性。尤其是,聖上對皇長子並無另眼相看的意思,因此,婉嬪自然也起了心思,而聖上擡舉她,為的就是讓她跟慧妃打對臺,若是她依舊跟慧妃站在一條線上,聖上未必會將她打回原形,但是能擡舉她,就能擡舉別人,她可不希望自己再活成那個低眉順眼,唯唯諾諾的樣子。
慧妃在婉嬪那裏受了氣,偏偏婉嬪如今位份並不比她低,她對婉嬪沒辦法,等到徒景平去她那裏的時候,就對徒景平一個勁的抱怨。
小孩子的三觀都是大人培養起來的,慧妃這般,自然讓徒景平也覺得聖上不公,自己居長,才應該做太子,做皇帝,如今瞧見徒景瑞的排場,愈發酸溜溜起來。
只是徒景平要面子,因此,只是冷哼了一聲,便不再去看徒景瑞。
徒景瑞對這個兄長也不是很熟,他照例行了一禮之後,便帶著一幹伴讀坐了下來開始溫書。他之前跟著皇後完成了初步的啟蒙,這會兒對於讀書,還是有些小憧憬的,因為按照聖上的說法,等到讀過書,出了宮學,才算是大人了。
徒景瑞在失去了皇後之後,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成長了起來,他開始知道向著聖上示弱,另外,在皇後留給他的那些心腹的教導下,也開始學著對伺候的人恩威並施,叫他們不敢小覷自己。
在這方面,徒景瑞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,卻不知道,如今慈父之心爆棚的聖上,三五不時便要招了伺候徒景瑞的宮人過去,仔細詢問徒景瑞的生活起居。聖上這般上心,下面的人哪裏敢怠慢,徒景瑞就算是沒了生母,聖上對他也是格外不同,何況,徒景瑞即將被冊封為太子,給太子,下一任皇帝做奴婢有什麽不好,難不成反而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投靠別人?
總之,徒景瑞最近一段時間還算是過得比較順心,這也讓他明白了權勢的重要性。他就像是一個剛剛離巢的幼鳥,在仔細試探著周圍的環境,並且根據環境的變化迅速成長起來。
這麽多伴讀之中,徒景瑞最熟悉的自然是顧衡,顧衡是他的小舅舅,之前也是經常進宮的,比起幾個兄弟,反而是顧衡跟他相處時間更長一些。顧衡比他稍微大一些,平時也成熟一點,因此,徒景瑞對顧衡甚至有一點依賴。
顧衡對於在宮學上課其實是有些不爽的,他不反感上學,但是比較反感在一個規矩比較森嚴的地方上學,尤其還是作為從屬的身份。
做伴讀並不是什麽好差事,也就是太子的伴讀出身都比較高,那些先生心裏都有數,因此,只要不是真的有什麽壞心眼,他們都不會跟幾個孩子計較。但是在宮學待得時間長了,你若是還不能適應,做先生的就要拿戒尺了。
像是徒景平,他擅長的是兵事,喜歡舞刀弄槍,騎馬射箭,在學問上頭,徒景平只能說是一般,他對此興趣不大,畢竟,做皇子的,四書五經念得再好,也不能去參加科舉,在這樣的情況下,徒景平難免在一些課程上頭有些懈怠。加上徒景平的伴讀也是出身勳貴,雖說不是那種頂層的勳貴之子,在家的時候,也是嬌生慣養的,對於讀書興趣也不是很大。
因此,徒景平常有背書有些磕巴的時候,這直接導致了他的伴讀三五不時就要挨上幾戒尺。好在先生對徒景平的情況也了解,就算是打手心也並不嚴重,如今那幾個伴讀儼然已經習慣了,就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。
說白了,他們不覺得讀書有什麽用,按照他們家族的規劃,他們先跟著皇長子做伴讀,等到從宮學出來之後,也差不多成年了,可以娶妻生子,在這之前,先通過蔭封之類的手段,弄個武職,有著家裏的幫襯,他們很容易就能升遷上去,在軍中掌握一定的兵權。反而讀書對他們來說,作用就比較一般了,他們通曉文墨,不至於在這上頭被人糊弄,有一點簡單的鑒賞能力也就足夠了,就算是日後官做大了,一些文書往來的事情,也可以交給幕僚來解決。
徒景瑞第一次看到徒景平的伴讀被先生拿著戒尺將手心都打紅了,頓時就有了緊迫感,他倒不是有多少感同身受之心,而是想到皇後曾經跟他說過的話,皇後告訴過他,他的伴讀都是出自高門大戶,以後就是他的第一批班底,既然如此,就要將人護住,不能因為自己的過錯,導致伴讀遭殃,如此,伴讀自然會生出異心來,那聖上的一番心意就要被浪費掉了。
徒景瑞下課的時候,就對著幾個伴讀許諾,自己一定會努力念書,不會讓先生打他們板子。
賈赦卻是愁眉苦臉地說道:“光是殿下你用功也沒用啊,我自個也不喜歡念書,聽到人念書就打瞌睡!這些東西,也沒什麽好學的,我又不喜歡這些道德文章,實在是沒意思!”
一邊,江殊也是一副深以為然的模樣,別看他父親江澈曾經想過通過科舉入仕,但是江殊是真沒這個想法。小孩子都是喜歡玩樂的,這邊一節課下來,大半個時辰都過去了,正常的小孩子,哪有這麽長時間的專註力,江殊早就聽得不耐煩了。
尤其,他們這個年紀,就算是到了宮學,也是啟蒙階段,在問過了幾個孩子在家大致都讀過三百千之後,先生就開始直接叫他們讀《詩經》,一開始也不解釋其中的意思,就是先領著念幾遍,然後就讓他們資格度,反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,你們盡管讀就是了。這般教導,能叫人有多少興趣,那才叫奇怪了呢!
顧衡上輩子也是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那個時候,做老師的,都得持證上崗,怎麽教書,都有一定的章程,如何會像是現在這些先生一般,顧衡也是難以適應。
最重要的是,儒學到了後世,已經完全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了,最多有一些國學家將儒學裏頭的一些學問跟做事聯系在一起,其實說到底,還是叫人做人,而不是做事。瞧瞧四書五經,有一本書是正兒八經告訴你,什麽事情具體應該怎麽做的嗎?
可以說,儒學就是一門典型的務虛的學問,而經歷過上輩子教育的顧衡,卻是個務實的人。他要是出身寒門,在這個時代,必須要通過科舉晉身,那是沒別的辦法,但是如今,他有別的選擇了,自然就對這等國學興趣不大了。像是後世,學國學的多半是當做是興趣愛好,真正將這個當做正經學問的,也就是那有限的幾個文科專業。顧衡理工科出身,縱然記憶力不錯,讀書背誦對他來說沒什麽問題,卻依舊不覺得四書五經值得他皓首窮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般配置,文武宗室外戚全部配齊了,而且都是其中一流甚至是頂尖的出身,可見聖上對嫡子的拳拳之心。
徒景瑞帶著這麽個豪華陣容進了宮學,迎面而來的就是徒景平嫉妒的眼神。
徒景平不得不嫉妒,跟徒景瑞比起來,他畢竟要大個四五歲,自然早就懂得很多事情了。
徒景瑞自個還沒搞清楚太子什麽樣的概念,徒景平已經知道了。太子就是儲君,在兄弟們之間,太子是君,他這個做兄長的就是臣。問題是,憑什麽呢!
慧妃在這個過程之中,給了徒景平許多錯覺,如今中宮無主,後宮裏頭,位份最高的就是慧妃,甚至朝中還有人鼓吹裏慧妃為後。民間雖說少有妾室扶正的,但是在皇家,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慧妃乃是侯府貴女,又是先帝賜給當今的,早早就有了身孕,為聖上添了子嗣,她自然有資格角逐那個位置。
只是,之前慧妃的許多小動作讓聖上不滿,要不是看在勳貴還有徒景平這個長子的份上,聖上只怕都要直接降了慧妃的位份。因此,對於這些立後的折子,聖上都是留中不發,還將婉嬪提了起來,封了婉妃,讓婉妃和慧妃一起協理宮務。
慧妃脾氣並不好,原本跟著自己的跟班一下子跟自己平起平坐了,她如何能咽的下這口氣。問題是,婉嬪在家的時候也是嬌生慣養的,她生得其實很符合當今的審美,只是運氣不好,只生了一個女兒,但是她如今年紀也不算大,並非沒有生育的可能性。尤其是,聖上對皇長子並無另眼相看的意思,因此,婉嬪自然也起了心思,而聖上擡舉她,為的就是讓她跟慧妃打對臺,若是她依舊跟慧妃站在一條線上,聖上未必會將她打回原形,但是能擡舉她,就能擡舉別人,她可不希望自己再活成那個低眉順眼,唯唯諾諾的樣子。
慧妃在婉嬪那裏受了氣,偏偏婉嬪如今位份並不比她低,她對婉嬪沒辦法,等到徒景平去她那裏的時候,就對徒景平一個勁的抱怨。
小孩子的三觀都是大人培養起來的,慧妃這般,自然讓徒景平也覺得聖上不公,自己居長,才應該做太子,做皇帝,如今瞧見徒景瑞的排場,愈發酸溜溜起來。
只是徒景平要面子,因此,只是冷哼了一聲,便不再去看徒景瑞。
徒景瑞對這個兄長也不是很熟,他照例行了一禮之後,便帶著一幹伴讀坐了下來開始溫書。他之前跟著皇後完成了初步的啟蒙,這會兒對於讀書,還是有些小憧憬的,因為按照聖上的說法,等到讀過書,出了宮學,才算是大人了。
徒景瑞在失去了皇後之後,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成長了起來,他開始知道向著聖上示弱,另外,在皇後留給他的那些心腹的教導下,也開始學著對伺候的人恩威並施,叫他們不敢小覷自己。
在這方面,徒景瑞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,卻不知道,如今慈父之心爆棚的聖上,三五不時便要招了伺候徒景瑞的宮人過去,仔細詢問徒景瑞的生活起居。聖上這般上心,下面的人哪裏敢怠慢,徒景瑞就算是沒了生母,聖上對他也是格外不同,何況,徒景瑞即將被冊封為太子,給太子,下一任皇帝做奴婢有什麽不好,難不成反而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投靠別人?
總之,徒景瑞最近一段時間還算是過得比較順心,這也讓他明白了權勢的重要性。他就像是一個剛剛離巢的幼鳥,在仔細試探著周圍的環境,並且根據環境的變化迅速成長起來。
這麽多伴讀之中,徒景瑞最熟悉的自然是顧衡,顧衡是他的小舅舅,之前也是經常進宮的,比起幾個兄弟,反而是顧衡跟他相處時間更長一些。顧衡比他稍微大一些,平時也成熟一點,因此,徒景瑞對顧衡甚至有一點依賴。
顧衡對於在宮學上課其實是有些不爽的,他不反感上學,但是比較反感在一個規矩比較森嚴的地方上學,尤其還是作為從屬的身份。
做伴讀並不是什麽好差事,也就是太子的伴讀出身都比較高,那些先生心裏都有數,因此,只要不是真的有什麽壞心眼,他們都不會跟幾個孩子計較。但是在宮學待得時間長了,你若是還不能適應,做先生的就要拿戒尺了。
像是徒景平,他擅長的是兵事,喜歡舞刀弄槍,騎馬射箭,在學問上頭,徒景平只能說是一般,他對此興趣不大,畢竟,做皇子的,四書五經念得再好,也不能去參加科舉,在這樣的情況下,徒景平難免在一些課程上頭有些懈怠。加上徒景平的伴讀也是出身勳貴,雖說不是那種頂層的勳貴之子,在家的時候,也是嬌生慣養的,對於讀書興趣也不是很大。
因此,徒景平常有背書有些磕巴的時候,這直接導致了他的伴讀三五不時就要挨上幾戒尺。好在先生對徒景平的情況也了解,就算是打手心也並不嚴重,如今那幾個伴讀儼然已經習慣了,就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。
說白了,他們不覺得讀書有什麽用,按照他們家族的規劃,他們先跟著皇長子做伴讀,等到從宮學出來之後,也差不多成年了,可以娶妻生子,在這之前,先通過蔭封之類的手段,弄個武職,有著家裏的幫襯,他們很容易就能升遷上去,在軍中掌握一定的兵權。反而讀書對他們來說,作用就比較一般了,他們通曉文墨,不至於在這上頭被人糊弄,有一點簡單的鑒賞能力也就足夠了,就算是日後官做大了,一些文書往來的事情,也可以交給幕僚來解決。
徒景瑞第一次看到徒景平的伴讀被先生拿著戒尺將手心都打紅了,頓時就有了緊迫感,他倒不是有多少感同身受之心,而是想到皇後曾經跟他說過的話,皇後告訴過他,他的伴讀都是出自高門大戶,以後就是他的第一批班底,既然如此,就要將人護住,不能因為自己的過錯,導致伴讀遭殃,如此,伴讀自然會生出異心來,那聖上的一番心意就要被浪費掉了。
徒景瑞下課的時候,就對著幾個伴讀許諾,自己一定會努力念書,不會讓先生打他們板子。
賈赦卻是愁眉苦臉地說道:“光是殿下你用功也沒用啊,我自個也不喜歡念書,聽到人念書就打瞌睡!這些東西,也沒什麽好學的,我又不喜歡這些道德文章,實在是沒意思!”
一邊,江殊也是一副深以為然的模樣,別看他父親江澈曾經想過通過科舉入仕,但是江殊是真沒這個想法。小孩子都是喜歡玩樂的,這邊一節課下來,大半個時辰都過去了,正常的小孩子,哪有這麽長時間的專註力,江殊早就聽得不耐煩了。
尤其,他們這個年紀,就算是到了宮學,也是啟蒙階段,在問過了幾個孩子在家大致都讀過三百千之後,先生就開始直接叫他們讀《詩經》,一開始也不解釋其中的意思,就是先領著念幾遍,然後就讓他們資格度,反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,你們盡管讀就是了。這般教導,能叫人有多少興趣,那才叫奇怪了呢!
顧衡上輩子也是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,那個時候,做老師的,都得持證上崗,怎麽教書,都有一定的章程,如何會像是現在這些先生一般,顧衡也是難以適應。
最重要的是,儒學到了後世,已經完全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了,最多有一些國學家將儒學裏頭的一些學問跟做事聯系在一起,其實說到底,還是叫人做人,而不是做事。瞧瞧四書五經,有一本書是正兒八經告訴你,什麽事情具體應該怎麽做的嗎?
可以說,儒學就是一門典型的務虛的學問,而經歷過上輩子教育的顧衡,卻是個務實的人。他要是出身寒門,在這個時代,必須要通過科舉晉身,那是沒別的辦法,但是如今,他有別的選擇了,自然就對這等國學興趣不大了。像是後世,學國學的多半是當做是興趣愛好,真正將這個當做正經學問的,也就是那有限的幾個文科專業。顧衡理工科出身,縱然記憶力不錯,讀書背誦對他來說沒什麽問題,卻依舊不覺得四書五經值得他皓首窮經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